本篇與【老實開箱】擦得無敵乾淨♥美國iRobot Braava Jet 240拖地機器人。算是同期評測的,建議大家搭配參考。

推出【中肯評比】掃地機器人好用嗎♥快速挑選自己的專屬夥伴之後,K編就常被周遭親朋好友或是讀者來信詢問XX條件下最推薦哪台?但由於預算型買家居多,老實說候選的機種真的有限。也常有人好奇的地問,那些動輒2~3萬的知名品牌掃地機器人,真的比較厲害嗎?對於這個答案,K編總是會露出迷之微笑地說,[Yes]卻也[NO]~

本文章由神腦線上邀約,針對近期iRobot近期強打新款的平價款機種Roomba 690,進行完整細節評測,依[老實開箱]的慣例,將以最實際與毒舌的標準來為大家審視掃描。一如往常,深呼吸後戴上你的放大鏡,繫好你的安全帶,讓我們開始吧!!

iRobot Roomba® 600 Series Wi-Fi (官方影片) [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iRobot作為掃地機器人中最為人熟知的龍頭品牌,如前篇[中肯評比]裡提過,在地形適應力、脫困力、耐用度、瞬間清掃力等,的確都有自己獨到優勢處。但由於產品定價偏高,通常不是預算型或規格派買家(高階款才有完整功能)的首選,甚至有人尊稱為掃地機中的賓士

以前在iRobot產品線中,若要真正體會到智慧物聯網(WiFi連線)功能,結合手機APP遠端監控/操作,必須買到頂級的9系列(960/980),但動輒2~3萬以上的價位確實不夠親民,常讓一般家庭望而卻步。

不過隨著技術進步與生產成本降低,更因其他品牌的激烈競爭,自去年(2017)末起,iRobot開始重新調整旗下的入門(6系列)與中階(8系列)產品,推出全新具備智慧WiFi連線的Roomba 690與Roomba 890機種 (695/895差在隨附虛擬牆的數量)。將原本許多高階規格下放並支援新版APP,可隨時隨地用手機進行時間預約、接收通知並關注目前工作情況,更可在外地遙控家中機器人做事,其中Roomba 890又較Roomba 690,有著更強的吸力、更好的滾刷與過濾網

而K編認為本次改革最大賣點是[價格],以新款Roomba 690為例,已具備iRobot旗下的主要核心技術 (EX: 全地板類型對應、三段式清掃、Dirt Detect、WiFi APP遙控),又將價格壓至萬元初,用這樣的預算就能享受到iRobot的品牌價值,其實是非常超值與吸引人的事,即使是K編這種規格控也會心動,更別說是許多一直久仰iRobot盛名,卻預算有限的買家了。

Roomba 690依然維持6系列招牌的黑綠配色,但比過去614、650等機種採用更大面積的銀色面板,造型也變得更簡潔俐落,K編個人是覺得外型上更討喜了,雖然無法跟9系列洗練的造型相比,但畢竟市場客群有別。外盒左下角增加了手機APP操控的圖示(代表支援WiFi連線)。

雖然前篇[中肯評比]提過,iRobot的耐用度在掃地機品牌中算是前段班,但掃地機器人其實是消耗度、工作量較大(每天持續運作)的家電,根據K編自己與親友的一些慘痛經驗,即使沒有發生異常/損壞,考慮到耗材規格差異與電池更換等需求,K編還是強烈建議大家購買有台灣總代理標章的貨品,後續可以省去很多鳥事(真心不騙)。 

打開盒裝內的配件共有: 主機、充電基座、充電線、虛擬牆1(附電池)、替換用濾網1、清潔工具/毛髮切斷器、多國語說明書、簡易操作步驟卡、線上註冊卡

中肯評比介紹過虛擬牆對於很多家庭環境來說極其重要,iRobot採用的燈塔式較其他品牌的磁條式,是來得更為美觀並具調整彈性的,電池依環境約可維持8~10個月

另iRobot的虛擬牆較特別的地方,就是提供兩種模式選擇:

iRobot Roomba 690 虛擬牆展示 (直線邊界模式)[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模式1 基本的邊界虛擬牆: 發射無形的牆壁,最遠可支援3公尺的直線射程,距離上相當夠用。不過其實掃地機會與邊界保持一個安全距離(約3~5公分),那段可能會掃不到,完美主義者可能需要注意一下(笑)。

iRobot Roomba 690 虛擬牆展示 (Halo光環模式)[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模式2 Halo光環防護: 以其為中心做出半徑60公分(直徑1.2公尺)的防護圈,用來保護地面上未固定的雜物(EX:飼料盤、鞋子),K編個人相當喜歡這個功能很實用。

虛擬牆上方配置了iRobot自家的RCON感應器,讓Roomba 690能有效辨識其位置所在,K編有特別將其放在黑暗與充滿2.4G無線訊號的環境中,發現感應器確實不會受到影響

開啟其中一種模式後,虛擬牆會發光數秒時間確定有運作,隨後熄滅進入待機工作狀態

與其他品牌型號相比,K編覺得Roomba 690的充電基座算是相當小巧輕便的,上方跟虛擬牆一樣是配置RCON感應器,讓Roomba 690可準確感應其所在

底板很貼心地配置防滑墊讓基座不會被拖跑,不過K編實際測試覺得效用不大(攤手),建議大家務必要靠牆固定,甚至可像K編習慣在底座貼上萬用黏土就絕對穩如泰山了。

K編真心覺得這次Roomba 690的外型線條要比前幾代簡單許多,但卻更具質感

Roomba 690是沒有配置遙控器的,所以除了APP操控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按下機身的按鈕,中間是最重要的清掃鍵,上方為 SPOT 定點清掃鍵,下方為回家(基座)充電鍵

iRobot Roomba 690 清掃展示 (標準CLEAN模式)[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Roomba 690因採用隨機型而非規劃型,又沒有內建陀螺儀等感應器支援弓形路徑,故完全是依靠撞擊/感應實體邊界(或虛擬牆),去不斷改變路徑,初看時會覺得雜亂無章,但K編曾花了一個小時跟在旁邊紀錄,發現Roomba 690確實能透過自身的計算,將屋內所有面積都完整覆蓋到,同時比舊款的Roomba 614還聰明快速,並更重視邊緣角落的清潔

iRobot Roomba 690 清掃展示 (定點SPOT模式)[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SPOT模式其實與他牌定點清潔模式類似直徑約 1 公尺的區域由內向外執行螺旋式徹底清掃,再沿螺旋路徑向內返回起始位置。此外標準模式下,若地板被Dirt Detect判定為較髒的,也可能進入類似此模式的加強打掃。

與他牌掃地機運作上較明顯的差異
1. 移動速度快馬力強大(單次清潔速度高脫困力強)。
2. 吸力與毛刷力道明顯較強
3. 承前2,與他牌相比,運作聲音也大不少

過去評測中每當有需要移動掃地機時,K編常會懷念起iRobot這個幾乎快成品牌特點的隱藏式提把,單手拿的便利性真的高很多,重點是不易閃到腰XD。

當然Roomba 690主機本身也有配置RCON感應器,但這突出頂部的感應器卻也可能成為運作時較容易卡住的因素(後續影片詳細解說)。

很多人一定會問,市面上很多配置雷達感應器的機種(EX: 小米、Ecovacs、Neato),頂端突出的問題要比Roomba 690嚴重許多,卻沒有此類問題 !? 其實主因是作為定位點的iRobot RCON感應器,雖可對虛擬牆/充電基座的位置進行判定,但準確來說並不是用來偵測障礙物的,故其無法預測自己高度給主機造成的障礙。而這就形成一個有趣現象,在一定機率下Roomba 690有機會被上方的障礙物所卡住

iRobot Roomba 690 RCON感應器被卡住 (上方障礙)[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影片中是K編家裡鞋櫃下的隱藏崁燈,由於Roomba 690缺乏頂部感應機制,往往無意中一個角度就撞進去後,那顆RCON感應器突起來的部分剛好卡住出不來,Roomba 690自身強大的脫困力,偏偏又對此種情況束手無策,就變成了如此尷尬的現象,但險這種狀況多半可用虛擬牆來解決。(K編後來也是在鞋櫃下放直線型虛擬牆)

接著打開尾端集塵盒 。iRobot後期產品有個很貼心的地方,就是會用特別色如黃色,標示出可自行拆卸/開啟的區域或關節,Roomba 690的集塵箱算是很大且開口極寬,K編實際清理時覺得相當好用
裡面的AeroVac濾網同樣是iRobot的專利,標榜可有效鎖緊微塵和碎屑不再外放回空氣中。當然若想使用更高階可過濾10 微米的過敏源、花粉和微粒的AeroForce濾網,K編就建議至少升級到8系列以上機種。

翻到背面同樣標示了可拆卸的部分,與其他採用卡榫式的品牌/機種不同。Roomba 690的旋轉式邊刷是螺絲固定的,故可避免常見的脫落問題(但撞到太硬物品會有斷爪可能)。

說到iRobot的特色許多人一定必提[脫困力]這點,K編認為除了那特別優化過的強大動力與脫困邏輯外,其伸縮彈度遠大於它牌至少2~3公分(如圖)的行動輪,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

iRobot Roomba 690 脫困力實驗 (電線/拖鞋)[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平時常被稱為掃地機殺手的掉落電線與拖把,在Roomba 690面前就好像兒戲一樣…不!!應該說Roomba 690就像是越野車或戰車,完全無視般地輾壓過去繼續運作,與一些採取閃避的品牌完全不同,該說是非常有自己風格。

iRobot Roomba 690 脫困力實驗 (過長床單)[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會被無限纏入吸口的床單、窗簾等長布類物品,有時甚至比電線拖鞋更致命,因為無法單純用[跨越]來處理,但只能說iRobot無愧是脫困之王,看起來Roomba 690有內建防吸纏機制,會自動吐出捲入的床單再優雅地離開,K編看完後覺得極猛….。

除了[脫困力]外,[瞬間清掃力]亦是過去iRobot能穩坐龍頭的一大關鍵技術。和他牌的刷子的最大差異,在於具備硬毛和敲打兩種對向式旋轉刷,與外側邊刷搭配後即可做到鬆動、揚起並吸除髒汙等三段式清掃效果。故單論[乾式清潔力]來說確實是數一數二的,甚至以前很多人會拿來與Dyson吸塵器比較。而若要使用更高階的防纏繞滾刷(可吸起頭髮、毛髮和碎屑而不會糾纏成團),或是更強大的吸力,K編就建議至少升級到8系列以上機種。

但畢竟是乾式清潔,一定是無法有效處理地板污漬的,這點確實是無法跟上濕拖合一的機種(雖然單吸掃力多半是贏的)。另由於K編家中習慣[全赤腳],對於無法純靠吸掃處理的極微塵特別敏感,故假如家裡有赤腳或小孩爬行的家庭,K編還是建議要搭配拖地機器人一併使用才是完美方案。(iRobot Braava Jet 240拖地機器人評測)

[實測] IRobot Roomba 690 偕同工作 Braava Jet 240 (不碰撞) [沒影片點此->優酷版]

不知是因為Roomba 690與Braava Jet 240都有不錯的感應器,或是原廠的刻意設計。許多人所擔心的,掃地機器人與拖地機器人互相干擾拖累的情況,經K編實測後確認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兩機在碰到對方前就會自動減速到最,方向改變也並不劇烈,不會到破壞原有的路徑程度

    

接著來測試WIFI功能上的體驗,目前新版的iRobot Home(APP)同時能支援多台掃地機器人與拖地機器人的配對,K編覺得最貼心的地方是每一個步驟都會配上實際動畫的圖示,同時主機本身還會用中文語音提示(支援多國語言),在K編用過的掃地機裡,人性化提示這點應該可以名列前茅,不管是3C笨蛋或是長輩一步步設定,應該也都能成功

    

iRobot APP有直接內建官網的介紹與購買連結,算是一個很貼心(會做生意XD)的設計,畢竟掃地機器人其實是需要定期更換耗材的產品。(PS: 愛肉包是我幫掃地機取的名XD)

    

APP的操控畫面相當簡潔,中間只有一個大大的CLEAN鍵,按下後主機將立即出動開始清掃,同時APP上顯示目前工作耗時

    
再按一下CLEAN鍵就是STOP,機器將會放下工作停在原地。此時可再選擇:
1. 繼續: 接續清掃。
2. 結束工作: (1) 返回基座充電。(2) 馬上結束原地待機。

    

主畫面下點選左下角圖示,即可檢視所有的工作紀錄。其中紅色是異常紀錄(電量不足/卡住等)。進入後可檢視詳細資訊,其中Dirt Detect是IRobot的特色,當感應器辨識出塵泥較多的區域,將針對這些區域加強清掃並計數。

    
同時因
Roomba 690電池的官方運轉時間為60分鐘(卡住時不算),以K編家裡室內25坪(3房)為例,每天平均清掃時間約為5X分鐘不過實測發現即使超過60分鐘,Roomba 690還是可正常運作的(EX: 1小時15分鐘),直到電池真正耗盡為止,那時若尚未完成清掃,主機將停止當下工作,回基座進行充電,並於紀錄顯示電量不足

    

主畫面點選下方中間圖示為定時預約,使用上算是方便,但唯一不夠彈性的就是,一天只能設定一個時段,也就是一天無法預約兩次以上的清掃。下方最右側圖示則是各類進階設定。

    

管理畫面中可看到目前所有耗材的建議壽命,更重要的是點進去有詳細的拆裝教學圖影。這點K編給予相當高的肯定。

    

Roomba 690在每日工作完成/失敗時,都會透過APP挑出推播給用戶,其中失敗時尤為特殊,用戶可選擇重試(按下繼續)或是結束工作,若一直沒給指示,在等待約15分鐘後主機將自動結束工作並進入休眠模式

失敗當下的主機在休眠前會呈現如此狀態等待指令,其中紅色三角圖示代表發生異常(例如卡住)。

總評與推薦

總體而言,Roomba 690是一台相對平價入門的機種,但其具備的眾多核心專利技術如: 全地形對應的脫困能力、三段式清掃與雙材質滾刷、Dirt Detect、雙模式虛擬牆、好用且提示完整的APP智能連網等過去僅出現在高階機種的配備,都足以讓他被稱為iRobot的小資版旗艦機

當然若跟更高的8系列/9系列,以及他牌具有規劃路徑或濕拖合一的機種比起來。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與進階功能的欠缺,但重要的是Roomba 690的功能卻基本上能滿足高達8成以上的用戶需求了。尤其在脫困力與瞬間吸力上,到現在K編都還是覺得驚訝,甚至還能高出他牌旗艦機1~2個檔次,最怕的家中地形限制也有虛擬牆(還跟8/9系列同款的)可以完全應付,若K編列出的缺陷點你不會太在意,價格上又可以接受,就連龜毛的K編好像也沒有甚麼理由反對你晉升iRobot用戶之列。

優點特色:
1.  價格較親民(萬元初的iRobot)
2.  脫困能力極強,無須特別留意地面障礙物,同時有防吸纏布料功能
3.  支援雙模式(直線邊界/光圈保護)虛擬牆,可用彈性極好
4.  支援WIFI連網以及APP遙控、監控
5.  全地形對應(硬木、地毯、磁磚…)的強力三段式清掃
6.  Dirt Detect自動加強清掃機制

7.  APP圖影引導與主機中文語音(多國語言)提示極完善
8.  機身拆卸簡易標示清晰(特殊顏色)
9.  機身內鍵隱藏式提把移動方便
10.以隨機型而言清掃速度算快
11. 台灣總代理兩年保固(線上註冊)
12. 妥善率佳,以前iRobot機器一台用個6~7年並不少見

缺點注意:
1. 運作聲音較大(因吸力與動力強)
2. 隨機式路徑清掃時間不固定且有路徑重複可能 (9系列以上支援規劃式路徑)
3. 電池約僅可運作60~80分鐘不支援返航充電再繼續工作(9系列以上支援)
4. 濾網不支援過敏源、花粉與體積小至 10 微米的細塵過濾(8系列以上支援)
5. 不支援防纏繞滾刷,定期需要清理滾刷上毛髮 (8系列以上支援)
6. RCON感應器的突出部分,有時會卡住上方障礙 (可用虛擬牆避開)
7. 無附遙控器 (但支援APP遙控)
8. 未內建濕拖功能處理沾黏髒污(但可另購拖地機器人)

推薦用於:
1.  預算不高卻想體驗iRobot的核心品牌價值者
2.  地板上常有障礙物卻無暇整理的家庭
3.  室內坪數與房間地形較不複雜之環境 (建議室內35坪&3房以下)
3.  有虛擬牆或是光圈保護會被拖移的物品(EX: 飼料盤)
4.  希望以APP智慧聯網隨時預定、遙控、監控掃地機情況
5.  對清掃力/吸力有一定要求者
6.  設定/機身拆裝上希望完整教學標示,或有中文語音提示長輩的需求
7.  重視台灣保固維修的人

[神腦線上 x CVlife小資新時尚] 讀者團購專案:
>>超殺讀者價  (即日起~2018/6/30)
[ 特別
注意 ] 登入會員 > 輸入讀者密碼 cvlifefans > 再選購商品
系統才會自動折扣讀者價喔!!

本次明星商品 : https://bit.ly/2H3g1yK

iRobot全系列商品95折https://bit.ly/2srLCVx

 

延伸閱讀:

->【老實開箱】擦得無敵乾淨♥美國iRobot Braava Jet 240拖地機器人
->【中肯評比】掃地機器人好用嗎♥快速挑選自己的專屬夥伴
->【老實開箱】掃、吸、拖一次搞定♥萬元內的多工掃地機ECOVACS OZMO 600
->【互動開箱】全方位的夏季神器♥THOMSON多功能氣泡水機 TM-SAU03R
->【老實開箱】比掃地機器人還厲害♥Ecovacs GLASSBOT 850 智慧擦窗機器人

您也可以留下想詢問的項目或議題,我也將盡可協助測試並解答,完整本篇開箱文的實用性。

2 thoughts on “【老實開箱】平價版的掃地機王者♥美國iRobot Roomba 690 WiFi掃地機器人”

  1. 請問此款掃地機器人是會掃到沒電才回自動回充電座嗎??還是它會自動判斷已經掃完自動回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