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車小百科】(下篇)排氣管頭段/可變閥門 馬力機實測♥改完性能大幅上升!?

有鑒於之前馬力機實測(全車僅改 K&N高流量空氣濾芯 + Fi Exhaust中尾段
獲得了遠超出預期的優異性能表現。

以下為前次實測數據:

詳見[改車小百科](下)內寫後馬力機實測見真章–居然更省油!?♥小預算讓動力大升級!?

對於如此結果,K編與專業廠家經過完整分析與討論後,歸類主要原因有三:
1. 內寫廠家的ECU特調功力好
2. 車子變速箱的動力損耗率低(寫TCU也有加乘效用)。
3. 優異的排氣管物理性能

其中第3點是最讓K編在意的,畢竟在全車進氣未改(原廠進氣+高流量空濾),排氣管又只改「偏重聲浪」的中尾段下,居然能拉出如此驚人的數據,由此可見FI Exhaust,不愧是揚名全球的國產之光 / 排氣管界的LV

號稱全球一線超跑 藍寶堅尼/ 法拉利 / 保時捷等的御用排氣真不是蓋的,還記得K編當初也是因為下面這隻影片,下訂FI Exhaust的中尾段,安裝後那聲浪真的是極度迷人,低沈有質感,與路上的改裝管有截然不同的聲音辨識度
(不過在這次文章升級頭段後,才真正發現FI排氣管的聲浪全貌)

台灣行之310KM高速狂奔! TWT25 | 溜溜哥Vlog (可開啟聲音

畢竟上次FI Exhaust測出來的優異性能,實在高出K編想像

這還是中尾段!?」那麼若把改裝界公認,號稱對性能有最大差異,能解放引擎原有動力的「頭段」一起改下去,究竟會有多大的差別呢?一直成為K編不斷反覆思索,甚至睡不著覺的心頭檻。

為了不繼續夜長夢多,所以隔天K編就「踢到紙箱拉XD」~(錢包又空了)
FI Exhaust的包裝,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如既往連封條都很有質感,而且出貨超級快!!刷卡隔天就接到宅配電話了。

內容包裝超級仔細,獨立分裝且滿滿的防撞緩衝物,就連紙箱的釘針都是玫瑰金的的,只能說全球一線的排氣管名牌不是浪得虛名的,質感只能用奢華來形容

本次除了排氣管頭段外,K編還加購了自己心心念念,每天做夢都想要的「高階排氣閥門-遙控組」。

雖說買中尾段時,就附有標配遙控器,也有On / off 按鍵,甚至具備市面少有的 Auto開啟閥門功能,但老實說塑膠感有些重,K編之前都藏在扶手不敢拿出來。

尤其跟「全金屬霧黑」的高階遙控器一比,帥度跟高級感差不只一個級距,拿起來很沉很紮實,摸起來還有很強的金屬冰冷感,整格就是有種不凡的氣場。

就連控制盒、專屬證明卡、貼紙都是全金屬打造的,一整個逼格滿滿XD。

高階版與K編原有的標配版,除了外型/材質升級外,最大的區別就是支援手機App,可隨時隨地進行參數重設,不用再打開引擎蓋挖出控制盒慢慢調(畢竟一般消費者也不懂怎麼調盒子)。

內附相關線路圖,內含增強啓閉穩定性的真空閥,簡而言之就是利用車上的OBD2接頭,讀取目前汽車的當前時速、轉速、渦輪壓力,並利用APP中設定好的條件,作動真空閥進行排氣閥門的ON與OFF。

比起市面上往往只有 開/關 兩種選項的閥門排氣管,自動閥門啓閉的設計,可以確保市區/低速時有高度的寧靜與扭力高轉或重踩時又能解放車輛的動力與聲浪

又以「轉速與渦輪壓力」的偵測特別準確,並確實對性能有幫助(後面介紹)。

來一張開箱配備大合照,賓士 Benz W218車型 (CLS400),因為車長關係,除了對應雙渦輪的兩顆觸媒段(左二),後方還有很長的連接段(中二)。

這次K編在很久的思索後,最後選擇「200目高流量觸媒」的頭段。
(FI Exhaust 所有接點幾乎都是用魚鱗焊,外型相當賞心悅目)

這邊也科普一下排氣頭段知識,以現主流的渦輪車來說(自然進氣車還有芭蕉段/排氣歧管),一般排氣頭段包含:當派段+連接段 兩部分。

當派中含有 觸媒/三元催化器,其原理就類似於濾網,用來過濾排氣中的有害物質,進而滿足環保目的並符合國際法規。
一般來說,原廠為了通過排氣法規與維持低轉扭力等因素,觸媒的濾網都會做的特別密,來達到最佳的排氣過濾效果,卻也同時讓排氣的阻力大大增加,進而影響引擎燃燒效率。

這也是為何會時常聽到,要透過更換排氣頭段,來「解放引擎封印」的說法。

一般在頭段的挑選上,除了品牌外,最需注意的就是觸媒規格。其選項並不算少,如:跟直通一線之隔,但不易亮燈與排臭氣的100目。 或保守車主最愛,較接近原廠觸媒的300目/400目。 (目數越多代表濾網越密 / 排氣阻力高)

而目前市面上的觸媒規格,仍以「直通管」與「200目」為大宗。

1. 直通管
顧名思義就是當派內沒任何環保觸媒,排氣完全沒經過濾直達出口,擁有最好的排氣效率(流速/流量大),但同時也無法隔絕音量與有害氣體。
優點:讓引擎擁有最順暢的排氣,有機會達到最佳效率與性能,且因少了觸媒通常價位便宜不少,排氣音量也會提高2~3倍,是熱血/高調玩家的首選。
缺點:排出的氣體很不環保且有一定臭味。另整體音量提高的關係,若中尾段也選用聲浪明顯的管,往往會被民眾視為「噪音來源」。且若沒有搭配電腦內寫,會有明顯起步無力,跟儀表版亮引擎燈的問題(排氣物質超標)。

2. 200目:
使用高流量的競技型觸媒 (200目),在仍有過濾效果下,盡可能提高排氣 流量 /流速,可隔絕一定程度音量與有害氣體,並符合多數的環保偵測。
優點:不易亮燈/排氣無臭味起步無力較不明顯。在符合驗車法規與原車電腦檢測下,有效提高排氣效率並解放性能,排氣音量約放大20~30%,較符合一般只是想小熱血的大多數用戶需求
缺點:排氣效率沒直通來得高,性能最大值多少也有影響,另因觸媒是使用貴金屬製成,故價位通常比直通還要來得貴數千~數萬元。(視品牌/車型)

接下來就是安裝時間拉。首先師傅先將空濾卸下,找出頭段的接點,因CLS400是雙渦輪的車種,所以會有兩個空濾盒來對應兩顆當派。

以渦輪車來說,通常頭段中最粗之部分,就是內含觸媒的當派段
改裝排氣管一般具備三個優點

1. 最直觀的聲浪部分:
尾段影響最大/ 中段次之,「尾>中>頭」。但頭段其實還有音量放大的功效,當中尾段有不錯的聲浪時,改裝頭段能讓本來被原廠觸媒限制住的排氣與聲浪,有更好的解放,進而達到畫龍點睛 /臨門一腳的效果。(後續影片實拍)

師傅開始卸下原廠的觸媒段。

2. 性能的提升:
此時反過來,以頭段影響最大/ 中段次之,「頭>中>尾」。但由於近期尾段可變閥門技術的導入,閥門除了能控制排氣聲浪外,其實對性能也有不小的影響,但這裏指的並不是提升,而是動力的限縮。(如前次實測馬力圖-關閥門馬力下降不少)
故如何有效運用AUTO自動機制來啓閉閥門,讓車輛無論在起/中/尾速,性能始終都維持最高點,也是本次K編實測的重點之一。

另值得注意的是,單單排氣管的換裝「不一定」能提升車輛性能。改裝造成大幅度的阻力變小/流量變大,是遠超出原車電腦學習範圍的,往往造成點火參數與比例不正確,反而可能讓性能下滑。又以更換直通頭段時最容易發生。

需另外透過內寫車輛ECU電腦,重新定義燃燒相關參數,讓引擎充分去利用,明顯增加的排氣量來加大燃燒效率,進而提高整體的性能。

3. 最常被忽略的「輕量化」:
車廠因考量成本問題,僅使用一般鐵質製作「又重又厚」的原廠排氣管。往往還會伴隨氧化與生鏽情況,而多數改裝排氣,一律使用白鐵甚至鈦合金(高階品牌),並搭配輕量化製程與減少轉折/接點的設計。

所以整套改裝管的重量,通常只有原廠管的1/2~1/3不到,重量的降低其實對車輛的性能來說,有著極大的幫助,也就是所謂的賽車「減法原則」。

師傅逐步把新的FI Exhaust換裝上與矯正角度

最終將所有接點拴緊後,大功告成!! (抬起看真是美呆了

較高階的排氣可變閥門機構,會使用真空閥來進行啟閉校正,除了更加準確運作外,還能一定程度上強化閥門的整體壽命

聲浪差異 Fi 200目 vs Benz 原廠當派 | CLS400開啟聲音/建議使用耳機

從影片可以發現,原廠當派+Fi中尾段,聲音明顯較低沈有質感,不過聽久了會覺得好像深層處有點悶悶。更換200目之後,整體聲浪都高了好幾個音階
雖然閥門OFF時聽起來稍微有點空,但閥門ON時,排氣的聲浪就有種徹底被解放的感覺,非常飽滿的低/中/高音同時齊出,在宣告自己現在才是完全體一樣。

當然路上的實測體驗又是不一樣的,當閥門OFF時,車內是聽不到任何聲音極其安靜,當閥門ON時,本來會短暫出現的低音共鳴不見了,取得代之的是令人血脈沸騰的高音拉轉聲,真的讓人有種在開超跑的感覺(熱血卻不失質感)。

尤其是在大腳油門的瞬間,會聽到一個換擋聲,之後高轉音蓄力0.5秒左右,車身就隨著一個噴射音彈射出去,這種體驗真的是K編更換頭段前,完全想像不到的激情駕馭感受

師傅將車內的控制盒換成高階版,並接上車輛OBD2接頭後,就能直接透過手機APP設定閥門的參數了。(可隨心情跟當下需求即時改變設定
FI Exhaust 的App主要具備三個功能:

1. 排氣閥門 ON/ OFF / Auto
2. 進入Auto讀取車輛哪個參數做依據
(1)時速 EX:車速超過120開啟。
(2)轉速 EX:轉速超過2200開啟。
(3)渦輪壓力 EX:超過0.5Bar開啟。
反之低於時自動關閉
3. 取得車輛故障碼與說明,並可直接透過手機清除

不過K編在實驗APP操作閥門時,覺得開關的駕駛體驗真的差異極大。真心想建議FI Exhaust把SIRI聲控納入APP設計中,類似KKBOX的作法,讓用戶自行設定關鍵字,例如:加速模式、市區模式、打開推進器(XD),自由聲控閥門。

因為當開啟閥門時,聲浪會有明顯的變化,且搭配電腦內寫,在閥門開啟時深踩油門,車輛頓時會有噴射出去的感受與聲浪(換頭段後特別顯著),因為現今車輛都已內建Carplay,透過聲控就能改變整個駕駛模式(高科技感 / 閃電霹靂車!?)。

如同前面提過,僅更換排氣管(尤其頭段),往往不能提升性能甚至更差
故這次K編同樣會實際測試,在更換排氣頭段後
原廠電腦 VS ECU特調後 的性能差距。

本次的專屬特調內寫,同樣委託經驗老道的TTI Motorsports 來進行。
根據Tony建議,在未改裝進氣套件(即使有高流量空濾)與中冷器下,不適合再加大渦輪壓力,否則進氣溫度過高,不僅燃燒效率不會提升,還會大幅消耗引擎室的零件壽命,故仍維持與2019/09版本的1.2 Bar

但針對點火時間/角度,以及空燃比都重新進行調整,來對應200目觸媒的更大排氣流量與流速。仍屬一階範疇,關於「內寫階數」定義,與少數業者在未改硬體卻標榜二階的說法,可參考K編之前的文章說明。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愛的實測時間,約戰馬力機囉!!

->【改車小百科】(下篇)排氣管頭段/可變閥門 馬力機實測♥改完性能大幅上升!?


本文 購買/施作 品牌 如下:

Fi EXHAUST 奎斯國際
全球知名高性能排氣管廠牌-為義大利、英、德、日高性能引擎系統而生
藍寶堅尼、法拉利、奧斯頓馬丁、保時捷、賓士、寶馬…等
Tel: +886-2-22979999
Email: [email protected]
官方網站
FB粉絲會

TTI Motorsports
歐日美系專業電腦內寫特調:
Benz / BMW /Porsche / Audi / Volkswagen / Lexus / Infiniti / Ford
新北市泰山區文程路168-51號
Tel: +886 915353757
FB粉絲會

更多相關文章:
<-[改車小百科](下)內寫後馬力機實測見真章–居然更省油!?♥小預算讓汽車動力大升級!?

<-[改車小百科](中)內寫晶片/電腦實際紀錄-該注意之事項♥小預算讓汽車動力大升級!?

<-[改車小百科](上)內寫/外掛晶片如何挑-優缺點分析♥小預算讓汽車動力大升級!?

4 thoughts on “【改車小百科】(上篇)排氣管頭段/當派/觸媒如何選♥解開原廠封印的利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